<h1>中国书画网</h1>
首 页
网站简介
历代书画家
近现代名家
当代名家
院士展厅
分类展厅
书画销售
人体艺术
书画知识
联系我们
 
书画知识
+ 国画知识
+ 文房四宝
+ 书法知识
+ 油画知识
+ 书画鉴赏
+ 国画流派
+ 收藏知识
+ 中国书法家协会概况
+ 全国各省市美术家协会介绍
+ 中国美术家协会概况
+ 全国各省市书法家协会介绍
+ 书画百科
参展指南
我要参展
参展须知
 
 
 您现在的位置: 大中华书画网 >> 书画知识 - 国画常识

国画常识

出自:大中华书画网    发表时间:2010/6/12 11:18:31    点击率:16258

国画简介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种。
1 、人物画
(1)人物画的历史进程:
   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在我国绘画是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唐代闫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为人物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都有。
(2)人物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要画好人物画,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必须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方能准确的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 画人物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
2 、山水画
(1)山水画的历史进程:
  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是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买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
(2)山水画的组成: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3、 花鸟画
(1)花鸟画的介绍:
  中国花鸟画多姿多彩,引人入胜。它与山水、人物画并列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专门学科。花鸟画就广义讲,应包括花鸟、禽兽、昆虫、鱼介等。
(2)花鸟画的画法和表现主题: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
(一)工笔花鸟;
(二)写意花鸟;
   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

国画的起源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彩陶盆
据史料,细推寻,新石器,彩陶存;
遗图印,留饰纹,点与线,造型真。
有人面,有鱼纹,有蛙象,有鸟纹;
有蜥蜴,有鹿群,几何图,加锯痕。
古实物,彩陶盆,一幅画,十五人:
手拉手,列舞群,配弧线,景象真。
水扬波,柳枝新,富活力,显青春;
古文物,今保存,研画史,此为根。
  旧石器时代(约60万年——1万年前),有蓝田猿人及其文化,北京猿人及其文化,丁村人及其文化,河套人及其文化,山顶洞人及其文化。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一4000年前),有黄河上游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文化,齐家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的青莲岗文化、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北方草原的细石器文化。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

    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

青铜器
青铜器,刻饰画,雕楼细,图案华;
攻战图,构思佳,水陆战,人复杂。
有格斗,有射杀,擂战鼓,战船划;
三百人,场面大,形态活,美入画。
  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
“司母戊”铜鼎(商;中国历史博物馆)
  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札、表祭等:一是描写水陆攻战等。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集中表现了贵族生活的仪礼活动。图中的建筑物大约是宗庙或社,向两侧铺开了表祭、献禽、焚田、狩猎和罗网捕鱼等活动,成都百花潭出土的《嵌错图像铜壶》,有三种画面,第一层右图是所谓《竞射图》,左图是所谓《采桑图》;描写妇女登树采桑的场面,大约是表现诸后妃所行的采桑之礼。另一组持箭射侯(靶)的画面,表现了贵族“射礼”的活动:其中还有一个短装人,半跪献弓,无疑是制弓的工匠。《燕乐画像椭杯》表现了丰富的宴乐活动。高台建筑中正在饮宴,有捧豆、取肉、持勺取酒、受酒、持斛饮酒等情节。建筑侧面有鸣钟、击鼓、抚琴及舞蹈等活动。
   
  另一类是描绘水陆攻战的图象,以山彪镇出上的《水陆攻战纹鉴》为代表。其他百花潭铜壶,故宫《宴乐铜壶》都有表现战争景象的图画。这些画幅中,有水陆交战、坚壁防守、云梯攻地等情节。还有描绘水战、陆战的阵势中,表现了冲锋击杀攻坚的细节。士兵有的执剑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动。洛阳金村出土的一面错金铜镜上的图象,还表现了骑兵使用短剑的情况。这些战争的图象是很真实的。它是各国诸侯贵族所发动的攻城掠地的记录,是春秋地国之际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意识形态的表现。
  铜器物上的装饰画,表现方法是很丰富的。从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来说:(1)动作性强。每个人物都有一定的动作,射箭、执戈、划船、击钟、舞蹈等,都不是静止的,给人以舞蹈化的感觉。人的动作又借助于手中的器物,每个人物手里几乎都拿一件器物。如射箭者执弓,舞蹈者执矛等。即令是不拿工具的采桑者,也以手接触桑枝为媒介。宴乐中有持酒具者与未持酒器者,均以授受的活动来表现。(2)概括性强,对人物形体的刻画,十分简练。一般体态修长,武士腰宽,舞蹈者腰细。武士的四肢结构鲜明,给人以力的感觉。而且在《水陆攻战纹鉴》上,就画了29O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情景真实协调,真实地反映了生活。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国画的分类
1.水墨画
  中国画中写意画是以水墨作长时期占据着画坛的统治地位,成为正统。画家对水墨的独特的感悟,来源于对水墨画的实践。中国人对于线条、水墨的特殊感情和心悟,是古老的传统艺术思维现象。儒道思想的启迪和制约,使得中国画家迷走于水墨天地数千年乐而忘返。水墨画以其独具的风采、恢宏博大的内涵、神秘莫测的无穷变化,尤其是它纯正的东方意味使之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水墨画的发展是以水墨技法的不断进步、完善而趋于成熟的。如董源的氤氲,郭熙的菌散,范宽的厚实,米友仁的充润,李唐的浓重,夏圭的淋漓-----从宋元以后的四家、董其昌、徐渭、四僧、四王、扬州八怪,直到吴昌硕、黄宾虹、石鲁、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齐白石等,在水墨画的探索实践中也都各得珍奇,各具风采。 传统水墨画讲究用笔用墨,推崇有笔有墨,追求笔意墨致,这就是说对笔和墨的要求是同等严格的。在实践操作中,往往是以笔带墨,故处处见笔。由于墨与水的交融,墨分出五色,有浓有淡,浓淡相渗,黑白相间,又要求笔中有墨。所谓有笔有墨、见笔见墨,便是水墨画艺术的表现力和价值所在。水墨画是联系传统和现代信息的桥梁,是连接传统和现代的纽带。它影响启迪了新一代画家,示以后来者传统规范,也启开了某些通向现代的通道,起了开拓性的作用。这是时代所使然。
2. 以物寓意的花鸟画
   花鸟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无处不见,无处不在,与人们朝夕相伴,因此,在远古时代,花鸟就时常作为艺术表现的对象。 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花鸟画当作工艺美术的一部分,常在各种屏风、器物或装饰品中出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从工艺美术范围中独立出来,已出现了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艺术家。据画史记载,梁元帝肖绎曾画有《蝉雀百团扇》,南宋一画家也画有《蝉雀图》。但是遗憾的是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可作佐证。只是到了隋唐,特别是唐代,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花鸟画,才正式产生了。从此,花鸟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科登上了画坛。
  唐代花鸟画,画种分工也日趋明显,出现了各种专长的画家。最负盛名的是薛稷和边鸾,薛稷是盛唐最受时人称颂的花鸟画家,尤擅画鹤,史称他在官署、寺庙和私邸中画了不少花鸟壁画,他画的鹤被称为一绝。杜甫就有称赞薛稷画鹤的诗句:"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道出了画家笔下鹤的高昂神韵。还有边鸾,他的花鸟画设色鲜明,浓艳如生,能"穷羽毛之变态,夺花卉之芳研"。他对唐未五代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五代的花鸟画已经有了更多的实物可循。那时的花鸟画已经形成了两种风格、两大流派,一是以西蜀皇帝画院画家黄签为代表的"黄家富贵"体,二是以江南南唐处士徐熙为宗主的"徐熙野逸"体。黄筌是成都人,从17岁入皇家画院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是典型的御用画家。所画题村、手法都反映了宫廷贵族的要求。大多描写禁中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精细、不见墨痕,只以轻色染成,带有一种宫廷的官员气韵,故称之为"黄家富贵"。面南唐的徐熙,出身于江南名族,但他本人却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处士",史书说他是"志节高迈,放达不羁"。由于他置身于宫廷画院之外,因而摆脱了院派作风的约束,追求以质朴手法表现大自然中的山花野竹、水鸟塘鱼等通俗题材的灵趣,刨"野逸"风格,被称之为"徐熙野逸"。
  北宋统一,黄筌进入北宋画院,"黄家富贵"开始在北宋繁衍,侃独霸画院画坛。北宋中期,出现了一个同为四川人的赵昌,开始变化"黄家官贵"的风格,他的"没骨"花鸟,色墨融台,开始有了突破,稍后起者,有长沙人易元吉,安徽人崔白异军突起,融"黄家宫贵"与"徐熙野逸"两家之长,结合多种技法,先画出描绘对象的骨骼、体积,再罩以淡色。画面的形象多强调其动感,或见鸳鸳迎风逆水而上,或见野鸭在芦苇荡中因意外惊忧而狂飞。
  在北未末期,还出现了一个有名的皇帝画家,宋徽宗赵佶。赵佶创办的学院不但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繁荣了创作,而赵信本人也是一个诗书画全能的人。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不乏杰作。他的《芙蓉锦鸡图》、《祥龙石图》、《瑞鹤图》等,都可以称得上花鸟画的精品。
  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其绘画传统多沿袭北宋,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南宋中期以来,画家马远将山水、花鸟与人物结合在一起,使花鸟画在寓意上更加明确,找到了最佳的"以物寓意"的途径。马远的一幅代表作品是《梅石溪鸟图》,表现了溪谷的幽静,梅花的芬芳和群鸟的活跃生命,是山水画与花鸟画的完美结合。再稍后,有擅长于人物画的梁楷、牧溪,借鉴减笔水墨人物画技法,开创了减笔写意花鸟画,又为花鸟画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减笔写意花鸟画笔墨极简,意境却根深远,大有以一当十之妙。如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梁楷创作的《秋柳双鸭图》,就是一幅难得的艺术珍品。
  元代的花鸟画与宋代相比,就像人物画一样也有所没落。在花鸟画方面大至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沿袭宋画院的传统,工致艳丽;另一部分则继承了宋代文人画的发展道路,作水墨写意枯木竹石,追求书法趣味。使号称"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为题材的作品空前兴盛。借物寓意,人各一态,风格多样,拓宽了花鸟画的审美领域。最著名的画家则首推杭州人王渊,他的水墨花鸟画被时人称为"当代绝艺"。传世作品有《竹鸡图》,用水墨画成,既有工笔花鸟的精致,又有水墨写意的意韵,干湿浓淡相宜,不施丹粉而五彩缤纷。
  比起人物画和山水画来说,花鸟画真是一个晚熟的生命,尽管她最初的出现比人物画和山水画都要早得多,但至唐代,她才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诞生于画坛。丽在表现形式和技法上的每一点突破却又都是以山水画为先,花鸟画只紧紧跟随其后。但机遇终于来临至明代,随着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这号称"吴门四家"在江南的崛起,水墨写意花鸟之风便大兴。吴门四家在艺术上是画坛上难得的多面手,诗书画全能,山水、人物、花鸟皆精,虽然人们常把他们的成就归结到山水画系列,但花鸟画中,他们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笔情墨意,井强调对象神态与画家情趣的统一。此后,在明代另两位花鸟画大师陈淳和徐谓用心血、情感、笔墨的溶铸之下,花鸟画最终走向了成熟和完善。
  清代在山水画中派系众多,各有所长,而在花鸟画中,则只可数得上扬州画派。
  扬州画派的成员有郑板桥、汪士慎、金农、黄慎、李凶、罗骋、李方膺、高翔等8人,因为他们都活动在扬州地区,而且他们还敢于突破清初六大家崇尚摹古、追求笔墨形式的"正统派"画风,主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他们在生活上也安于清贫,不迫名逐利,常用书画来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因此人们又称他们为"扬州八怪"。扬州画派最终以一种清新的生气勃勃的姿态振奋了中国画坛,在中国画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动荡也带来了艺术的变化,中国画也开始了改变,吸收了西洋画的色彩明快,形象真实生动等特点,一些赴日、赴欧的留学画家开始了中西艺术结合的尝试。活跃在上海的海派画家和活跃在广东的岭南画家也在这方面有突出的贡献,留下了不少新颖的作品。中国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既显示着成熟,也面临着新生。
3.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1)山水画的介绍
  中国画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题材有风景佳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等。元代以后山水画在画史上占据相当的地位。习惯上,依画法不同分为: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装饰风,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粹水墨者为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水墨为主、略施淡赭淡青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且施青绿者为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描绘者为没骨山水。
(2)山水画的历史
  中国山水画历史久远,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文献表明该期山水画理论已趋成熟。至隋唐,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之面貌,已见其写实能力之飞跃。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张 及中晚唐画家创水墨山水;敦煌壁画中出现没骨山水;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该期荆浩的《笔法记》、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较系统地总结了山水画理论。至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使山水画走向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结合趋于完美。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所创山水形象,参照书法法则,使山水画风又一变化。清代山水画一派沿袭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变化古法、笔墨;另一派则强调抒发个性,面向自然,将笔墨发挥尽致以传情达意。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数量甚众的名家、流派,理论著述亦趋于完备,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山水名家产生的基础。
(3)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则创造了独特的程式化表现方法,但并非机械照搬,而是灵活地用高度提炼的结构程式来表现物象。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提出高远、平远、深远、阔远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运用。构图上,则较人物画、花鸟画更重"势"与"开合起伏"的表达。"势"为具体形象间的联系,而"开合起伏"为这种联系中的节奏变化。这表现了山水画中在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较人物、花鸟画丰富多变,各种皴法和点苔法为笔法之要素;而墨法则有"染"、"擦"、"破墨"、 "积墨"等种种手段,笔墨交融,有力地影响了其表达感情、状物写意的功能。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联系 | 本站章程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联系方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8 -2010 汉唐书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6093847号-1 
总部:中国·北京 事业发展部:广东·惠州  联系电话:0752-2356123 邮箱:zhsh5000@163.com
中国文明网